地球局|法退俄进?尼日尔军事政变背后的西非变局

时间:2023-08-07 19:46:55       来源:齐鲁壹点

记者 赵恩霆

西非地区的一些国家正在陷入军事政变的怪圈:继马里2020年和2021年两次政变,以及布基纳法索2022年两次政变之后,尼日尔7月26日发生军事政变,总统巴祖姆遭总统卫队扣押并被解职,目前各方施压与斡旋仍在进行中。在接二连三的军事政变过程中,在西非地区拥有传统影响力的法国频频遇挫,马里和布基纳法索对其下过逐客令,尼日尔的法国大使馆也受到冲击。与此同时,这些国家不约而同地选择加强与俄罗斯的关系。一退一进之间,西非变了。


(相关资料图)

乍得总统代比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图片显示,当地时间7月30日,代比(左)访问尼日尔进行斡旋,并与被扣押的尼日尔总统巴祖姆会面。

【爱丽舍宫的座上宾】

一个月前,当尼日尔总统巴祖姆出现在爱丽舍宫时,他不会想到自己在一个月后遭遇军事政变。

6月22日至23日,新全球融资契约峰会在法国巴黎举行,多国元首或政府首脑、重要国际组织及国际金融机构负责人等出席,其中就包括巴祖姆。6月23日,法国总统马克龙还在爱丽舍宫门口热情迎接巴祖姆,并与其举行会晤。

7月26日,巴祖姆突遭总统卫队扣押。当晚,政变军人代表宣布成立“保卫祖国国家委员会”,解除巴祖姆总统职权,由军人政权接管国家事务。联合国安理会、非盟、欧盟、美国和法国等各方谴责政变,拒绝承认军人政权。

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西共体)和由8个西共体成员国组成的西非经济货币联盟宣布制裁尼日尔。西共体还要求尼日尔政变军人一周内释放巴祖姆并恢复其职权,否则可能使用武力加以解决。

尼日尔发生政变后,马克龙表示,“这场政变完全非法,对尼日尔人、尼日尔国家和整个地区都极其危险。我们呼吁释放巴祖姆总统,恢复宪法秩序。”法国外交部表示,不会承认政变产生的政府。

法国外长科隆纳透露,马克龙在7月28日与巴祖姆通了电话,后者表示健康状况良好。7月29日,马克龙还专门就尼日尔局势主持召开了国家安全和国防委员会会议。

法国总统马克龙 (资料片)

尼日尔是法国在西非地区的重要盟友,巴祖姆在2021年4月就任总统后,与法国互动频繁。同年5月,他就访问法国出席非洲经济体融资峰会。同年7月,巴祖姆再度访法与马克龙举行会晤。去年12月,法国外长和防长一起访问尼日尔,而后巴祖姆又到访巴黎与马克龙会晤,并主持召开尼日尔经济社会发展圆桌会议。

今年2月16日,巴祖姆对法国进行了一次24小时的工作访问,马克龙与其举行工作会谈,双方讨论了非洲萨赫勒地区的反恐合作等问题。这次军事政变发生时,尼日尔政府总理穆罕默杜正在国外访问。7月30日,他在巴黎接受采访时说:“我清楚尼日尔经济和财政状况,这个国家无法抵御(西共体的)制裁。”

尼日尔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但拥有丰富的铀矿资源,是全球主要铀矿生产国之一。法国则是欧洲最大核电国家,其核电在全国总发电量的占比高达七成,核电站用铀的三分之一来自尼日尔。鉴于法国的态度,尼日尔政变军人宣布,无限期停止向法国供应铀。

西共体向尼日尔政变军人下通牒后,该国的两个邻国马里和布基纳法索7月31日发表联合声明,称对尼日尔的任何军事干涉将被视为对这两国宣战。马里和布基纳法索还宣称,如果尼日尔遭到外部军事干涉,两国将退出西共体。

这是7月26日拍摄的尼日尔首都尼亚美街头。()

【法国接二连三遇挫】

7月30日,尼日尔首都尼亚美的法国大使馆遭到冲击,一些当地民众在使馆外高喊“打倒法国”等口号,使馆围墙遭纵火,使馆标牌被人拆掉丢在地上踩踏,还有一些示威者焚烧了法国国旗。这一幕与去年9月布基纳法索发生政变后法国大使馆的遭遇如出一辙。

巴祖姆今年2月做客爱丽舍宫之际,正值法军完全撤离布基纳法索。同月19日,布基纳法索军方宣布,法军在该国的“佩刀”反恐行动结束。从布基纳法索撤出的大约400名法军中,有一部分被部署到了尼日尔,目前法国在尼日尔部署有1500名士兵。

去年初,布基纳法索发生军事政变。同年9月,该国再度发生军事政变。今年1月,布基纳法索过渡政府先是驱逐法国大使,进而决定终止与法国的军事协议,并向法军下达“逐客令”,要求其在一个月内撤出布基纳法索。2月18日,随着布基纳法索首都瓦加杜古郊外一处军事基地代表法国的旗帜降下,法军完全撤离。

去年8月15日,法国驻扎在马里、参加“新月形沙丘”行动的最后一支法军部队离开马里,进入尼日尔。这标志着法国在马里历时9年的反恐行动落幕,法国与这个西非传统盟友的关系也随之跌入谷底。

2013年1月14日,在马里参与打击极端武装的法国士兵。(资料片)

2013年初,法国应马里政府请求派兵反恐,在马里及其所在的萨赫勒地区开展“薮猫行动”。2014年8月,法国扩大在萨赫勒地区的反恐行动,派遣数千名士兵进入该地区,开展代号“新月形沙丘”的反恐军事行动。

萨赫勒地区是撒哈拉沙漠南侧边缘、西起大西洋沿岸、东至红海海滨的一条长约3800公里的狭长地带,自西向东横跨塞内加尔、毛里塔尼亚、马里、布基纳法索、尼日尔、尼日利亚、喀麦隆、乍得、苏丹,南苏丹和厄立特里亚等国。

据统计,2015年以来,马里、布基纳法索和尼日尔三国有超过2.35万平民在反恐行动中丧命。2019年以来,这三国境内的流离失所者迅速增长,已达到约140万人。仅去年上半年,马里、尼日尔和布基纳法索就有超过2000名平民被杀害。

法国长期驻军反恐,但当地安全形势持续不稳,引发马里民众不满。2020年初,马里首都巴马科爆发大规模反法游行,要求法军走人。随后的两年里,这类反法活动不断在马里上演。

2020年8月和2021年5月,马里发生两次军事政变,军方掌控的马里过渡政府与法国关系急转直下。去年1月,马里要求法国大使限期离境,宣告两国关系破裂。随后,法国开始着手从马里撤军。

从马里到布基纳法索,再到尼日尔,法国在这些国家的遭遇如出一辙,不仅法国在西非地区的反恐行动一再遇挫,其在该地区的传统影响力也一再被削弱。

【俄罗斯在迅速补位】

包括马里、布基纳法索和尼日尔在内,西非地区历史上曾是法国的殖民地,这些国家与法国在政治、经贸和文化上保持着紧密联系,法国天然地视西非为自己的“势力范围”。过去20多年,法国先后在非洲发起至少10次军事干预行动,非洲一直在法国外交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

鉴于法国大使馆遭到冲击,尼日尔政变军人关闭该国领空,法国外交部8月1日宣布,从当天开始疏散在尼日尔的法国公民。据报道,目前法国在尼日尔大约有600名侨民。

令西方惊讶的是,尼日尔民众冲击法国大使馆时,人群中出现了俄罗斯国旗,一些民众还喊出了“欢迎俄罗斯”等口号。而去年9月布基纳法索政变之后,该国过渡政府表示,对与法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合作持更开放态度。

布基纳法索向法军下“逐客令”之前,该国总理德坦贝拉去年12月访问了俄罗斯。后来,他又在会见俄罗斯驻布基纳法索大使时公开表示,“俄罗斯是一个合理选择,我们两国的伙伴关系必须得到加强。”

同处于萨赫勒地区的中非共和国,是俄罗斯介入该地区安全事务的重要跳板和成功案例,主角就是俄罗斯私人军事组织瓦格纳集团。马里第二次军事政变后,法国和西共体的制裁切断了马里与西非地区的贸易和资金往来。此时,俄罗斯向马里伸出橄榄枝,借由瓦格纳集团向其提供防务支持。

俄罗斯在西非拓展影响力,只是其近年来俄非加强关系、扩大合作的一部分。早在2019年,首届俄罗斯-非洲峰会上,有40多个非洲国家领导人、11个非洲国家的代表以及非洲多个国际组织代表与会。

第二届俄罗斯-非洲峰会在圣彼得堡召开期间,瓦格纳创始人普里戈任被拍到与一名非洲国家官员握手。

当时,俄总统普京普京表示,有30多个非洲国家与俄罗斯达成军事技术合作协议,涉及提供武器装备、训练士兵和培训军事人员以及为军事装备提供技术保障。

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遭到西方国家外交孤立,但非洲国家并未选边站队,非洲作为“全球南方”的重要部分,成为俄罗斯外交突围的重要方向。7月27日,第二届俄罗斯-非洲峰会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开幕,普京宣布向马里、布基纳法索等国免费提供粮食并负责免费运输。值得注意的是,瓦格纳集团创始人普里戈任也现身圣彼得堡,还被发现与非洲国家官员会面。

对于法国和美国来说,尼日尔被视为西方打击“基地”组织、“伊斯兰国”和“博科圣地”等极端组织的最可靠盟友之一。随着马里和布基纳法索与西方关系恶化,尼日尔更是成为法美等国在非洲的反恐行动中心。难怪尼日尔政变后,一些西方媒体惊呼,西方在萨赫勒地区的最后一个盟友倒下了。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关键词: